Thread-Level Paralellism (线程级并行)

目录(Page1~2)

  • 并行计算(硬件)(Page3~12)

  • 多核心

    • 在一个芯片上有多个分离的处理器
    • 多个处理器如何保持主存一致性
  • 超线程

    • 有效地让多个线程在同一个核心上执行
  • 线程级并行(软件)(Page13~结束)

  • 把程序切分为独立的任务块

    • 譬如并行求和
  • 分治并行

    • 譬如并行快排

并行计算(硬件)

利用并行计算(Page3)

  • 迄今为止,在我们已经讲过的内容中,我们使用多线程来处理I/O延迟。

  • 譬如:在Web应用中,给每一个client都开一个线程,那么就可以避免一个client被另一个client阻塞。

  • 多核心的CPU提供了额外的机遇

  • 把工作分发到多个线程上工作,在N个核心上并行执行。

  • 如果有很多独立的工作的话,那么这些可以自动并行。

    • 例如在电脑上运行多个应用,或者服务器同时服务多个client。这些独立的(互相之间不会影响的)工作,是可以自动并行的。
  • 当然,我们也可以专门写出并行的代码,让一个单独的大型的任务运行地更快。

    • 这需要把这个任务分解成可并行的子任务。
  • Shark machine 可以同时运行16个线程

  • 8核心,每个核心有两个超线程

  • 理论上限是16倍的加速。

    • 当然这是“理论上限”,实际运行中是难以达到的。

多核处理器的硬件形态(Page4~12)

(主要是《高等计算机体系结构》讲的东西,给学生一个大概行的了解即可)

多核心处理器(Page4)

图示为多核心处理器的形态,一共有n个处理器核心,编号分别是0~n-1。
每个核心都有自己独立的L1缓存和L2缓存,其中L1缓存又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。
所有的核心共享L3缓存,再由L3缓存连接主存。

三级缓存的出现,是为了弥补存储访问速度跟不上处理器运行速度的不足。
利用计算机科学的“局部性原理”,给处理器架设多级缓存,可以提升处理器的执行效率。

多级缓存是有很大的好处,但是也带来了重大的问题:“一致性”。
所谓的一致性,就是说对于不同的CPU核心,需要它们看到的是同样的主存内容。
缓存的本质还是对主存内容的一个映射,对于同一个地址,在CPU0的cache中的值如果和CPU1的cache中的值不一样,那么程序就会出现问题。

主存的一致性(Page5~7)

这里有一段代码的例子。thread1写入a并输出b,thread2写入b并输出a。
最终输出的内容,取决于代码的执行顺序,但是对于线程内部来说,绝不能乱序。即代码Wa一定要在Rb之前执行,同时Wb一定要在Ra之前执行。
Page6列举了所有的执行的可能性。
如果输出100,1或者1,100那么就是错误的结果,是不应该出现的。
但是如Page7所示。
首先main函数设置a为1,b为100,thread1和thread2都把a、b放到了自己的cache中。
对于thread1来说,它把a写成2,然后thread2把b写成了200.
这个时候,它们只是保存了自己cache的内容,在没有确保一致性的机制的情况下,他们认为cache中的a、b的值都是正确的,于是使用print输出,就会输出1、100。
这就是采用Cache机制有可能出现的错误的结果。这个结果是不满足“主存一致性”的。它的解决方法就是SNOOPY Caches

Snoopy Caches(Page8~9)

把每个cache block标注一个状态。
有三种状态可以标注

  1. Invalid 不可用的值
  2. Shared 只读的拷贝
  3. Exclusive 可写的拷贝

这一页的执行顺序,动画可以表述地很清楚。
首先假设cache中是空的,thread1写入了a,那么就把a设为exclusive,(如果其他的cache中a的状态是shared,那么就强制把它们的状态设置为invalid,这个是动画所没有展示出来的)说明cache1中的a是独占的,是只有这里的a的值是正确的;同样地,thread2写入了b,那么b在cache2中也是独占的,只有这里是正确的。
thread1要想读取b,自己的cache中是没有(或者Invalid),那么就会通知其他的cache查找,找到之后,存入b的值的信息,然后status都变成shared。同理thread2也得到了shared的a的值。因此最终可以获得符合一致性的结果。

超线程

乱序执行处理器架构(Page10)

指令译码器从指令cache中读取内容后,动态地生成一个执行序列,然后再映射到不同的功能单元上。
乱序执行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处理单元的利用率。不同的功能单元的处理速度不一样,浮点慢,整数很快。浮点计算需要的时间有时是整数计算的几十倍。

1
2
3
4
5
6
double a = 1.3;
int sum = 0, i;
a += 1.32426 * 4.2343;
for (i = 0; i < 100; i++) {
sum += i;
}

在这段代码的例子中,sum+=1的指令不必去等待浮点乘法计算完成,这可以让功能单元最大程度地利用,同时节约大量的时间。

超线程的实现(Page11)

一个核心内部,有两个PC,两个执行序列和两个寄存器堆,采用同样一套执行单元,通过指令译码器进行分配。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执行单元,提高执行效率。

一些机器(Page12)

Shark Machines 和 GHC Cluster Machines
这里只是说使用了这两种机器作为实验机器。
对于Shark Machine,它是八核心十六线程,相当于有十六个可以并行的核心,这也是为什么Parallel Sums #1~#4这些图的横坐标轴Threads的数量最大是16。


线程级并行(软件)

求和的例子(Page13~27)

这个例子的目标是从0加到N-1。

1
Sum = 0 + 1 + 2 + 3 + 4 + ... + (N-1)

最终Sum应该等于(N-1)*N/2
这里为了说明“线程级并行”,所以才使用这些数字一个一个加总。
加总并行:为了让整个加总过程可以并行,把N个数字划分为K个区间,每个区间N/K个数字(向下取整),最后再把余数加起来。

Page13~27总览:

  1. 求和的方法 #1:划分为K块,分给K个线程,每个线程都去不断更新一个全局变量Sum。
  2. 1-A (Race)不使用同步机制——(结果错误)
  3. 1-B (Semaphore)使用信号量——(特别慢)
  4. 1-C (Mutex)使用互斥锁——(特别慢)
  5. 求和的方法 #2:划分为K块,分给K个线程,每个线程只去计算自己的sum,最后汇总。
  6. 2-A (Adjacent memory acc)加总到一个连续的数组元素——(效果还可以)
  7. 2-B (Spaced memory acc)加总到有一定间隔的数组元素——(效果更好)
  8. 2-C (Register acc)加总到自己的寄存器——(效果最好)

Page14(1-A、1-B、1-C)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typedef unsigned long data_t;    // 设置data_t类型为无符号的long
/* Single accumulator | 唯一的加总器*/
volatile data_t global_sum; // global_sum就是那个唯一的全局变量。所有的数字都加总到这一个数上。

/* Mutex & semaphore for global sum | 互斥锁和信号量*/
sem_t semaphore;
pthread_mutex_t mutex;

/* Number of elements summed by each thread | 线程数目*/
size_t nelems_per_thread;

/* Keep track of thread IDs | 线程列表*/
pthread_t tid[MAXTHREADS];

/* Identify each thread */
int myid[MAXTHREADS];

Page15(1-A、1-B、1-C)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
nelems_per_thread = nelems / nthreads;

/* Set global value | 把这个全局变量总和初始化为0*/
global_sum = 0;

/* Create threads and wait for them to finish | 把任务分给多个 线程*/
for (i = 0; i < nthreads; i++) {
myid[i] = i;
Pthread_create(&tid[i], NULL, thread_fun, &myid[i]);
}
for (i = 0; i < nthreads; i++)
Pthread_join(tid[i], NULL);
result = global_sum;

/* Add leftover elements | 处理余数*/
for (e = nthreads * nelems_per_thread; e < nelems; e++)
result += e;

Page16~17(1-A)

1-A不加同步保护的代码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void *sum_race(void *vargp)
{
int myid = *((int *)vargp);
size_t start = myid * nelems_per_thread;
size_t end = start + nelems_per_thread;
size_t i;

for (i = start; i < end; i++) {
global_sum += i;
}
return NULL;
}

多核心性能如17页图示,最优加速2.86倍,但是当thread数量大于1的时候,就会出错!

Page18~19

加入同步的内容,信号量or互斥锁。代码很简单,只是在1-A的基础上,在global_sum上增加了互斥而已。
运行性能如19所示。非常差的性能!对于信号量法1-B来说,本来单线程2.5秒结束的工作,信号量法会需要10分钟,耗费时间变成了原来的几百倍。
互斥锁比信号量好三倍,运行速度只慢了一百多倍。
但是显然这些方法都是失败的!

Page20

这里就是上述方法2的2-A、 2-B、 2-C。

1
2
3
4
5
6
/* Partial sum computed by each thread | 每个线程求出的部分的总和*/
data_t psum[MAXTHREADS*MAXSPACING];

/* Spacing between accumulators | 间隔大小*/
size_t spacing = 1;

Page21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nelems_per_thread = nelems / nthreads;    // 每个线程需要处理的长度

/* Create threads and wait for them to finish */
for (i = 0; i < nthreads; i++) {
myid[i] = i; // 该线程的id
psum[i*spacing] = 0; // 这个线程的partial sum放置的地方
Pthread_create(&tid[i], NULL, thread_fun, &myid[i]);
}
for (i = 0; i < nthreads; i++)
Pthread_join(tid[i], NULL); // 等待子线程计算完毕

result = 0;

/* Add up the partial sums computed by each thread */
/* 加总子线程的计算结果 */
for (i = 0; i < nthreads; i++)
result += psum[i*spacing];

/* Add leftover elements | 加总余数*/
for (e = nthreads * nelems_per_thread; e < nelems; e++)
result += e;

Page22(子线程的代码)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void *sum_global(void *vargp)
{
int myid = *((int *)vargp);
size_t start = myid * nelems_per_thread; // 计算起始点和结束点
size_t end = start + nelems_per_thread;
size_t i;

size_t index = myid*spacing;
psum[index] = 0;
for (i = start; i < end; i++) {
psum[index] += i; // 加总到partial sum数组特定的位置
}
return NULL;
}

Page23

性能比较。2-A相邻数组存储的方法比一个一个相加,快了5倍,但是2-B间隔数组方法快乐13.3倍。
从程序语言的方法上没有任何区别,操作次数也一样,为什么这两者有这么大的差距?答案在Page24

Page24

因为错误的分享False Sharing。
Cache的一致性不是以字节作为单位,而是以cache block作为单位。
当更新psum[i]的时候,那么整个block就是独占的。当访问psum[0]的时候psum[1]、psum[2]、…、psum[7]就不能同时访问了。

Page24

当间隔拉大,false sharing的影响就越来越小。
在本例子中,机器的缓存block大小是64,而变量的长度是8,因此一个block中有8个。
当spacing是1的时候,thread1会影响thread2thread8;
当spacing是2的时候,thread1会影响thread2
thread4;
当spacing是4的时候,thread1会影响thread2;
当spacing >= 8 就再也没有区别了。
这也是为什么图中S8和S16基本上是重合的。

Page26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void *sum_local(void *vargp)
{
int myid = *((int *)vargp);
size_t start = myid * nelems_per_thread;
size_t end = start + nelems_per_thread;
size_t i;
size_t index = myid*spacing;
data_t sum = 0;
for (i = start; i < end; i++) {
sum += i;
}
psum[index] = sum;
return NULL;
}

这就是2-C的代码。这个sum是一个局部变量,因此在加总过程中线程之间不会有“任何”影响!
因为sum非常常用,所以sum很可能常驻寄存器,所以最终可以达到7.5倍的加速比,比2-B还要快两倍。

快速排序(Page28~45)

###Page 28~31
目标:排序N个数字
方法:使用快排的并行版本
算法:

  • 选择轴值pivot
  • 把X个数字分为两个L、R部分,L代表小于等于p的数字的集合,R表示大于等于p的数字的集合。
  • 递归地排序L,得到排序后的L’。
  • 递归地排序R,得到排序后的R’。
  • 返回L’ : p : R’

算法的演示如图29~30所示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void qsort_serial(data_t *base, size_t nele) {
if (nele <= 1) // 如果需要排序的长度小于等于1,那么直接返回即可。
return;
if (nele == 2) { // 如果需要排序的长度是2,那么把小的放在前面。
if (base[0] > base[1])
swap(base, base+1);
return;
}

/* Partition returns index of pivot */
size_t m = partition(base, nele); // 获得轴值pivot的index
if (m > 1) // 如果pivot左边的元素个数大于一,也就是L的大小大于1,递归地排序L
qsort_serial(base, m);
if (nele-1 > m+1) // 如果pivot右侧的元素个数大于一,也就是R的大小大于1,递归地排序R
qsort_serial(base+m+1, nele-m-1);
}

以上代码是最基础的快排代码,采用了“分治法”的思想。

Page32 并行快排

进行并行快排的算法:

  • 如果数组长度小于等于阈值,那么就采用普通的顺序快速排序。
  • 否则,首先找到轴值pivot,得到L和R,然后启用两个线程,并行地排序L和R。

上述算法如图Page33所示。

Page34

任务:排序数据的一个子集
表示方式:使用base和nele来表示。base代表数组起始位置,nele代表元素数目。
特点:作为分离的线程运行。

Page35

对于很短的小任务,采用顺序快排即可。对于很小的片段内容,如果使用多线程,反而造成资源浪费。

Page36

把一个任务切分为两个任务的示意图。
原本一个thread来处理,得到轴值应在的位置以后,递归地排序L和R,会分离为两个新的threads,分别处理。

Page37 顶级函数(简化版)

1
2
3
4
5
6
7
8
9
10
void tqsort(data_t *base, size_t nele) {
init_task(nele);
global_base = base; // 待排序数组位置
global_end = global_base + nele - 1; // 待排序的数组长度
task_queue_ptr tq = new_task_queue(); // 建立线程池
tqsort_helper(base, nele, tq); // 给出第一条任务指令:数组位置和长度
join_tasks(tq); // 等待所有任务完成
free_task_queue(tq); // 析构,释放空间
}

Page38

1
2
3
4
5
6
7
8
9
10
/* Multi-threaded quicksort | 多线程快排*/
static void tqsort_helper(data_t *base, size_t nele,
task_queue_ptr tq) {
if (nele <= nele_max_sort_serial) { // 如果长度低于阈值,就使用顺序快排,否则使用多线程。
/* Use sequential sort */
qsort_serial(base, nele);
}
sort_task_t *t = new_task(base, nele, tq);
spawn_task(tq, sort_thread, (void *) t);
}

Page39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/* Thread routine for many-threaded quicksort */
static void *sort_thread(void *vargp) {
sort_task_t *t = (sort_task_t *) vargp; // 从参数指针获取task内容
data_t *base = t->base; // 得到数组起始地址
size_t nele = t->nele; // 待排序数组长度
task_queue_ptr tq = t->tq;
free(vargp);
size_t m = partition(base, nele); // 分割数组,得到L、pivot和R,返回轴值的位置
if (m > 1) // 如果L的长度大于1,排序L
tqsort_helper(base, m, tq);
if (nele-1 > m+1) // 如果R的长度大于1,排序R
tqsort_helper(base+m+1, nele-m-1, tq);
return NULL;
}

Page40~41 并行快排的性能

Serial Fraction是指进行顺序排序的部分所占输入的比例。
Serail Fraction = 1 意味着100%的输入,都是用qsort_serial,即不使用多线程。
排序2^37个数字,大约134M个。
最佳的加速是6.84倍。

大多数的fraction都有着比较好的performance,极端情况除外。
当F太小的时候,并行度不够,所以比较慢。
当F太大的时候,Thread太多产生很多的负载,而且内存吃紧,造成运行缓慢。

阿姆达尔定律(Page42)

描述一个问题:

T 表示顺序执行总时间
p 代表可以加速部分的比例(p介于0~1之间)
k 代表加速比

那么公式为:

Tk = pT/k + (1-p)T
其中Tk表示在加速比为k的时候,新的顺序执行时间T。

极值

当k等于无穷大,Tk = (1-p)T

Example(Page43)

计算一下加速效果。

阿姆达尔定律和并行快排

  • 顺序执行瓶颈
    • 最顶层的分割环节,不会有任何加速
    • 第二层,最多最多只有两倍加速
    • 第k层,最多可以有2^k-1次方的加速
  • 意义
    • 小规模的并行效果好
    • 大规模的如果想要并行,就必须让partition(分割)阶段并行

Page45是分割阶段并行的例子。
首先选取轴值p,然后划分的四个部分同时划分为L和R两个部分。
最后把所有的L聚集在左边,R聚集在右边。
这看起来是可以并行的,但是实际上在计算机中是不能加速的。
把四个部分划分为L和R可以,但是把多个L都放在数组左边,把多个R都放在数组右边,这意味着大量的拷贝操作。
而且很难直接在source array中直接操作,还需要额外的临时空间。

总结(Page47)

  • 必须要有并行的策略
    • 分割成k个独立的部分
    • 使用分治法
  • 循环内部不要使用同步机制
    • 使用同步机制的代价很高
  • 关心硬件
    • 需要了解处理器和存储的架构
    • 关心全局数据的sharing和false sharing
  • 关心阿姆达尔定律
    • 顺序代码会成为瓶颈
  • 你可以做到的!
    • 进行温和的并行并不难
    • 建立试验框架,测试多种策略。